滴灌的特点是省水,流量小,一次运行时间长,灌溉制度繁琐,过滤不当滴头容易堵塞,地表滴管妨碍耕作,维护管理难度较大,这些特点应能符合农民现实的接受水平,如果不适应,应该推荐其它灌溉形式。不能为立项而立项,不管适合不适合,所有作物都安装上滴灌,其结果可想而知。同时应积极想办法探索适合滴灌与农艺相适应的栽培模式。
2、滴头堵塞一直困扰滴灌系统的正常应用
滴灌的滴头流道直径一般小于1mm,防堵塞一直是滴灌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。滴头堵塞主要是由悬浮物(沙和杂质)、溶解盐(主要是碳酸盐)、藻类有机物等引起。目前市场上过滤器品种少,规格不全,即使配套过滤也主要解决泥沙等物理性堵塞,生物堵塞和化学堵塞解决缺乏方案。
有些农户为了节约成本,滴灌工程设计过分简化了过滤器配置,过滤功能不强;有些农户对过滤器作用认识不足,私自取消网式或叠片过滤器的滤芯。我国报废的滴灌工程中有1/3的原因是过滤出了问题。此外,目前适合滴灌用的肥料很少,多数肥料溶解性差,也是滴灌出现堵塞问题的一个原因。
3、大田滴灌热引来不切实际的模仿
大田滴灌起步较晚,但最近7-8年里发展很快,主要集中在西北等干旱区,尤其是新疆的棉花产区。新疆的滴灌发展可谓创造了我国滴灌史上的一个神话,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眼球,一时间,全国滴灌看西北,西北滴灌看新疆。
新疆棉花产区属于典型的灌溉农业,没有灌溉就无法种植,节水自然成为重中之重,造就了发展滴灌的独特环境。特别是兵团农场面积大,种植连片,机械化水平高,人员素质较好接受能力和管理能力强,为滴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大田作物单条距离长,滴灌灌溉均匀的优点得以充分体现,而且容易实现机械作业铺放滴灌管,施工效率大幅度提高,受到欢迎。
近几年,由于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价格低廉的薄壁滴灌管,壁厚仅0.15-0.3 mm,使一次性亩投资由1000元下降到500元甚至更低,使得棉花等经济作物有可能大面积采用滴灌。大田除了棉花,加工型番茄、苜蓿等种植也开始进行滴灌应用。
其他省市也试图掀起大力发展滴灌的潮流,实践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,虎头蛇尾现象比比皆是。新疆的成功给我们太多的启示和鼓舞,但并不意味着其它省市可以轻易照搬和模仿,因为新疆兵团特有的管理机制是其它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。